|
“感謝市、區兩級政協搭建接地氣的溝通平臺,讓大家聚在一起談心交流、互相學習。”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政協委員修光明的一席話,道出了與會委員的共同心聲。 與會人員圍爐品茗交流。吳晟煒 攝 24日下午,一場別開生面的南平市政協、建陽區政協功能型黨支部“圍爐協商”活動在南平市建陽區考亭文創園電商直播基地舉行。 圍繞“傳承弘揚建盞文化,推動建盞產業健康發展”,政協委員們建言獻策。寬敞的院落中,爐上茶壺熱氣騰騰,委員們圍爐而坐,暖意濃濃,氛圍輕松活潑。 建盞產自建陽區,始于宋代,古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。作為宋代八大名瓷之一的黑瓷代表,建盞也是福建一張“燙金名片”。圍繞“如何深入挖掘建盞文化潛力”“如何更好地傳承弘揚建盞文化”等議題,委員們各抒己見,暢所欲言。 建陽區政協委員陳祥松提出,要推進建盞走向日常使用,建盞的器型創作要貼合如今的生活需要。“讓建盞走入尋常百姓家,走進千家萬戶,以此提升工業化水平,提質增效。” 在陳祥松看來,美要與日常接軌,要加強與藝術類高校的合作,將師生的創意與建盞燒制技藝相結合,豐富建盞的品類。 此番與建盞匠人們坐在一塊交流,出生于1977年的修光明也分享了從業二十年來自己對于行業發展的思考。修光明建議,要培育壯大本土團隊,打造建盞產業集群,不斷提升建盞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。 “要鼓勵更多建盞匠人加入行業協會,持續開展藝術研討交流活動,提升藝術創作水平。在保護和傳承傳統的基礎上,開拓創新,增強特色,促進建盞產業高質量發展。”修光明不時起身,給大伙添茶。 坐在爐子前,委員們一邊品茶,一邊聊心得,氣氛熱烈。“大家對推動建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發言,我們會認真吸納、梳理落實。”面對政協委員的建言和關切,建陽區工信局、文體旅局、市場監督管理局、稅務局、人社局等區直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當前的工作情況,并積極回應、認真解答。 近年來,建陽區多渠道、全方位挖掘傳承建盞文化,推動建盞產業發展。在區政協黨組書記、主席方丹青看來,“圍爐協商”正是區政協結合工作實際推出的創新舉措之一。她表示,此次“圍爐協商”成效顯著,“通過探索這一新機制,把委員們聚在一起,就共同議題與相關部門面對面交流,推動建盞行業的高質量發展。” “創新傳播建盞文化”“加大平臺建設和產業政策引導扶持”“整合資源促進集聚發展”“加強品牌建設推進文旅融合”……庭院內茶香四溢,委員們開懷暢談。 官方資料顯示,截至目前,建陽區共注冊建盞企業和個體8479家,其中企業有1620家,個體6859家,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個,從業人員3萬多人,產值50.8億元,品牌價值高達160.43億元。(吳晟煒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