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原籍江西橫峰縣,從小種地打柴,僅讀兩年私塾。民國14年(1925年)參加革命,翌年參加弋、橫暴動時加入中國共產黨,歷任贛東北紅軍的排、連、營干部。民國20年春隨紅十軍入閩作戰,留任閩北紅軍獨立團團長。同年7月,國民黨政府軍向閩北蘇區發動第三次“圍剿”,立貴率部轉戰閩贛邊,多次進入建陽縣境開展革命活動,協助建立革命根據地。民國21年初,國民黨的一個營進占建陽回潭,威脅五夫。為拔除蘇區的這枚“釘子”,黃立貴于這年2月率4000多紅軍,在赤衛隊的配合下,襲擊回潭敵軍,殲敵180人,剩下一連敵軍逃往將口,區蘇政府重返回潭。9月初,他再次率部千余人攻克建陽黃坑,建立閩贛邊區蘇維埃政府和中共邵(武)光(澤)委。這年,他率部先后攻占建陽的長坪、將口,恢復蘇區政權。11月,成立閩北紅軍獨立師,立貴任師長。民國23年7月18日,立貴率五八團和劉黨溪獨立營打到外線,取道回潭,攻克水吉,從水吉的杭頭和陳地直取政和縣東平鎮,擴大了紅軍影響。 民國24年1月,閩北蘇區黨政機關撤離大安,開始3年游擊戰爭的艱苦生活。同年2月,閩北紅軍獨立師再次建立,立貴任師長。同年8月,閩北獨立師兵分3路打出敵軍包圍圈,開辟游擊根據地。立貴率一團連拔建陽的黃坑和杜潭兩處敵軍據點,在黃坑的塘頭召開群眾大會,并建立供銷合作社。接著與邵武獨立團會合進軍建陽莒口的華家山。在麻沙遇到大刀會九仙會的堵截,立貴巧設伏兵,一舉突破麻沙大刀會堵截,進入華家山。隨后在建陽書坊南門丁厝建立中共邵(武)順(昌)、建(陽)委,開辟邵順建游擊根據地,為建陽革命老區“革命紅旗不倒”作出突出的貢獻。 民國25年6月,新的中共閩贛省委建立,黃立貴任省委常委、閩中特委書記與閩中軍分區司令員。“西安事變”后,蔣介石背信棄義,調集10個師的兵力向南方游擊隊發起新的進攻。閩北紅軍游擊隊處身于國民黨政府軍的重重包圍之中,不得不化整為零開展游擊戰爭。中共閩贛省委于民國26年5月遷到建陽黃坑的諸母崗。為了到建陽黃坑諸母崗與閩贛省委領導商討破敵大計,立貴于民國26年7月12日率部20余人突破敵軍在邵武的封鎖線,到沙溪橋沙田村的梧桐礤休整,不料被國民黨政府軍200余人包圍。他在突圍中英勇犧牲,年僅33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