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黨的十八大以來,建陽區按照鄉村振興總要求,大力推進農業特色產業,提升綜合生產能力,民生顯著改善,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。 金秋時節,在漳墩老區畬鄉農業專業合作社南坑小白生態茶生產基地,茶農們正忙著對茶樹進行修剪。 區白茶協會會長李泉弟說:“因為這段時間持續干旱,工人今天主要是在茶園管護,一個就是給水土保持的麥冬苗澆灌一些水,還有就是對我們茶樹進行修剪,修剪主要能夠保持來年營養能夠集中,品質更好。” 漳墩鎮作為中國小白茶的發源地,擁有1000多年的制茶歷史茶產業從有到優、價值從小到大,“漳墩小白”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。近年來,區委區政府大力扶持白茶產業發展,鼓勵茶農做優做強白茶產業,目前全鎮白茶種植面積達到2.3萬畝,其中小白茶種植面積達1.2萬畝,年產量超2300噸,產值達4億元,涉茶農戶5000余戶,廣大茶農“因茶興業、因茶致富”。 區白茶協會會長李泉弟說:“近年來,政府給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,行業標準的制定、品牌的推廣,還有我們傳承人的培養。經過這么多年來政府對我們的大力扶持,我們茶農茶企對這個行業也非常有信心,我們也更有動力把這個茶行業做好、做強、做大。” 十年來,我區立足生態和資源優勢,扎實推進茶葉、建陽桔柚、葡萄等農業特色產業發展,積極打造“一村一品”,推動鄉村振興。 近日,科技特派員應薛養來到水吉鎮仁山桔柚大棚種植基地,查看桔柚新品種的掛果情況,并就裂果現象進行分析和指導。 科技特派員應薛養說:“這個裂果就很厲害了,而且從果肉開始裂,這種裂果是叫內裂,內裂就是說明裂果比較嚴重的,水分太大了,我們澆水一次澆太多了不穩定,人工澆水很難控制,已經準備上物聯網數字化管理,就是我們可以編程控制。” 自2003年以來,謝福鑫、應薛養、吳瓊梅等科技特派員先后下派至仁山村,為仁山桔柚產業提供科技服務,指導優質雜柑新品種引進、桔柚大棚建設與設施配套栽培技術及智慧果園建設,提高桔柚品質與種植效益。 水吉鎮仁山村果農游有玉說:“搭棚后品質又好,采果期又可以延長,數量也會增多,以前都看天氣吃飯,現在有了棚,基本上很好了。” 仁山桔柚生態果園創建于1986年,目前已成為我區最具規模化、現代化、專業化的桔柚生產基地。 水吉鎮仁山村下派書記游珊說:“我們仁山現在是有葡萄和桔柚兩大農業支柱產業,也有葡萄和桔柚兩個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。全村現在是85%的村民都在種植葡萄。在科技特派員的幫助下,仁山村發展的這兩大農業支柱產業,讓我們從一個省級貧困村發展到了現在的鄉村振興示范村,我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曾經的不足3,000元到去年為止已經突破了3萬元。” 鄉村振興,產業是關鍵。十年間,我區大力推動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水平,助力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9351元,增加到2021年的20629元,增長120.6%,收入增幅連續9年高于城鎮居民。 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利誠說:“近年來我們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,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,農業特色產業提質增效。目前我區綠色經濟占經濟總量的80%以上,鄉村更加宜居宜業,農民更加富裕富足。后續,我們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,繼續融入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創建,推動農業與旅游、文化、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。”(林晞 王佳敏 余廣聰 吳建勇 夏詠琪 周曉雪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