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建陽區童游街道彭墩村通過土地流轉,將300畝拋荒的山壟田改造成了平整的田塊,種植水果玉米、絲瓜、竹蓀等經濟作物。如今,迎來了首個豐收季。 在童游街道彭墩村的這片流轉田里,村民們正在采摘絲瓜。村黨支部副書記、建陽區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林貴富告訴記者,這批采摘下來的絲瓜已經被客商訂購,即將被運往外地。 建陽區童游街道彭墩村農民說,五點都開工了,一天(采)八九個小時。 彭墩村黨支部副書記建陽區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林貴富說:“今年是土地流轉后的首次收成,產量令他喜出望外。絲瓜價格非常好,前段時間我們高價賣到四塊五,最低是在兩塊以上一斤,而且我們天天都有得采,這些園子下來可以采到四五千斤一天,單價好的話一天有8000到10000(元)收入單獨這個絲瓜。” 此外,流轉田里種植的100畝水果玉米已經采摘完成,竹蓀又迎來了采摘高峰期,村民們正忙著將采摘下來的新鮮竹蓀進行處理、烘干。為了延長存儲保鮮時間,合作社還建起了保鮮庫。 彭墩村黨支部副書記建陽區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林貴富說,這要感謝我們的農業局為我們爭取冷鏈的保鮮庫,沒有他們支持的話,今年這些絲瓜,包括那些竹蓀都沒辦法,都會爛掉。因為早上我們竹蓀采來,烤就來不及了,包括絲瓜先進冷庫,玉米打冷,打完冷后,經過冷鏈車再運到外面去,(冷庫是)保一個新鮮,保一個品質的問題。 思路活,機制新,土地流轉不僅激活了合作社社員的干事創業熱情,同時也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。 彭墩村黨支部副書記 建陽區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林貴富說,今年是這樣的,農民也帶來增收,今天的話都有四五十人在做事情。每天的工資的話,一天員工都是一百五六,原來這個田都放這里拋荒,經過我們改造以后,我們每一年都有分田租給他(村民)。(謝心 吳錦富 陳叢玥 朱麗君) |